
那一天,是巩俐多么想要定格的一天,那么美好,美好得让人希望:时间就此停留,没有过去,没有将来,只想拥抱现在。
1988年,拍完《红高粱》不久,张艺谋和巩俐,以及两位好友,去福州游玩。路过一幢老房子时,大家都对屋里的摆设产生了好奇。
无奈,四人身高均有限,于是,两位男士忍下心中的好奇,积极成全两位女生,他们蹲下来,让两位女生坐在肩头,然后起身站立,还使劲踮脚尖,只为让女生看得到屋里的摆件。
两位女生的好奇心有没有被满足,不得而知。但可以看得见的是,四个人,笑得都无比灿烂。
举着巩俐的张艺谋,后来的“国师爷”,在那一刻,笑得那么不值钱,毫无包袱。“朕当新郎,都没这么高兴过!”
巩俐虽然只露出半张脸,但神态松弛,被大导演举高高,当然安全感十足。
(一)
1986年,张艺谋花800元买下《红高粱》的版权,并邀作者莫言担任编剧,还请来了同窗好友顾长卫当摄影师,还买种子给高粱地的农民,种下一片专门的拍摄地。
万事俱备,只欠女主角“九儿”的人选了。张艺谋带着顾长卫去中戏选“九儿”,导师推荐了丰乳肥臀的史可,史可不仅成绩优异,还是五朵金花之一,身材也符合原著形象,一切看起来都像是量身定制。
巩俐当时不在学校,她回来后,听说选角的事儿,直接找导师要来了导演的电话,在傍晚时分,敲开了酒店的门,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次试镜机会。
之后,顾长卫和张艺谋一致觉得,巩俐在气质上更符合,于是,“九儿”一角花落巩俐。
(二)
从《红高粱》起,张艺谋成了巩俐的缪斯,巩俐亦是张艺谋的女神。一个导演,一个女主演,两人互相成就,一起蜚声海内外。
事业上,两人配合到了极致。
感情上,却在一开始就受到了不少阻力。《红高粱》拍完后,两人的恋爱消息传出来,是不被世人接纳的。因为彼时“使君有妇,罗敷有夫”。
巩俐有个“小杨同学”的男友,张艺谋与肖华已经做了十多年的夫妻。
然而,情到深处难自抑。
有一次,肖华给张艺谋洗衣服时,一封“情书”掉出来,只见上面写着:
我们在一起的时候,你赖在我怀里的样子可爱极了。你走了,把我的心也带走了…
落款人:巩俐。
肖华心如刀锥,不过她并不去质问张艺谋,只想着不说穿,丈夫照常回家,女儿就还有个完整的家。
而“小杨同学”找到肖华,想联合起来,报复报复那两人。善良的肖华并不愿意配合,小杨同学脱口而出:他说你是他插队时犯下的错误,他都这样对你了,你还维护他干嘛?
肖华只听到了前半句,原来我是他的错误,痛定思痛后,选择放手,成全巩俐和张艺谋。
(三)
可是,张艺谋与巩俐这段爱,仅仅维持了八年,就因为张艺谋不打算结婚,而告终。
现在想来,不让巩俐洗手作羹汤,成为背后的女人,何尝不是张艺谋的成全。
他太知道了,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妻子,就是可以默默无闻、负责生儿育女就行的那种。而如果,让巩俐来当这个身份,那是浪费她的天赋与才华。
八年的相知相爱,张艺谋早已看出,巩俐是属于舞台的,迟早是要成为“巩皇”的,所以主动做了选择。
结语
男女之间,不只有情,更有义。义薄云天的义。成全更是大义。
他是她的缪斯,她是他的女神,如此就好。
只是,从此,他的每一任“谋女郎”都有巩俐的影子。
